金庸,原名查良镛,
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
海宁査家“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
是名符其实的士家大族。

而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
他用了大半生,为我们构筑了快意恩仇的江湖,和一个个刀剑如梦,恩怨情仇交织的武侠故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联中的14个字,正是他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14个字,几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可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1948年,金庸移居香港,离开故乡的70年里,他无时无刻不情牵海宁,并曾六度探访故里,曾说过:“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
1992年12月,金庸首度返乡,他回到母校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将海宁市政府给他祖传房产的1.64万元补偿款赠给母校建立图书室。并与夫人林乐怡来到硖石西山凭吊表兄徐志摩。
时隔两年之后的1994年,金庸再次回到故乡,这一年,他留给故乡的是回忆与母亲一起观潮的画面。在自己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他曾如是描写:“……己牌时分已到达海宁城的西门安戌门。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见景色依旧……回忆儿时母亲几次携了他的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望着大海,儿时旧事,一一涌上心来……”

千山万水隔不断赤子的返乡步伐,此后1996、1997年、2003年,金庸连续多次返乡。每逢回乡,金庸总不忘回母校走一走。

金庸生前最后一次返乡是在2008年,那一年,已经84岁的金庸,脚一沾上故乡的土地,就乐得像个孩子。他出席了盐官古城的“金庸书院”奠基仪式。

此前,盐官古城内曾经有一座最负盛名的安澜书院,书院创建时,金庸的祖先曾捐资助学。新建的金庸书院,参照安澜书院——占地七亩的建筑格局来设计,里面精心收藏了金庸著作和相关研究资料,成为金庸文学研究的一处重要场所。


【金庸书院免费开放一周】金庸书院乃先生于2008年9月亲自奠基修建,为缅怀逝者,书院将于2018年10月31日—11月6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一周,让我们一起追思金庸先生的侠义情怀和武侠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