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城风情>>诗词佳作
咏潮诗文如潮涌
  海宁潮,大概是世界上被“诗、词、歌、赋”得最多的一种自然奇观了。笔者在海宁看潮时听导游引经据典的介绍海宁潮,就在我们候潮的短短五分多钟时间里,粗略的记了一下,他的介绍词里就引用了13句诗,分别来自唐、明、清、近代及现代的13位名人大作。是关键的是,这么多的诗词一起涌来不但没有一点卖弄的感觉,反而令人深深为海宁潮的独特文化魅力倾倒。 潮涌、诗涌。多少帝王名家、多少墨客骚人因为海宁潮心潮澎湃,文如潮涌,而反过来海宁潮又因这些瑰丽的文字变得愈发地光彩照人。
怒挟长风过海门,须臾新涨没沙痕;
鲸波吼夜千兵合,雪浪翻空万马奔。
信候有期当子午,震雷余响撼乾坤;
兴来便欲乘槎去,拟向扶桑一问津。
这一首《沧海寒潮》是明代的诗作,它描绘的就是被称为“海昌八景”之一的沧海寒潮。“海昌”是旧时海宁的别称,沧海寒潮即冬日海宁潮来时的壮丽景象。
冬季本为钱塘江的枯水期,但是在雪花纷飞、江山银妆素裹时看到的海宁潮却别有一番风味。寒冽的北风本来就气势惊人,再加上潮水挟来的阵阵海风,“怒挟”二字不但突现了海宁潮的这种气势特点,还把它拟人化了,仿佛从纸上就能听到潮风的狂肆吼声。
钱塘江江水的含沙量十分惊人,据说你如果用矿泉水瓶子去打一瓶江水,沉淀下来后大半瓶子都是泥沙。海宁潮的成因中就有一条“江底沙坎”拦门涨潮的原因,平时你也经常可以看到江面上隐隐显露的沙坎。可是当气势汹汹的潮水涌来时,只是“须臾”的工夫,也即眨眼间就淹没了沙痕,让人直觉地联想到了涨潮时水位抬升的速度之快。
“千兵合”、“万马奔”,潮之动态、声势无不描写得淋漓尽致,亲身感受着这“撼乾坤”的伟大自然力量,让作者激动得不能自己,真想驾一叶扁舟去东海问个明白:这样的奇观怎么就能形成呢?
明代“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来海宁看潮,也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题为《登海昌城楼望海》的诗:
百川浩皆东,元气流不息。
混茫自太古,于此见容德。
鸿鹄去不穷,鱼龙变不测。
朝登兹楼望,动荡豁胸臆。
始知沧海大,外络九州域。
日出水底宫,烟生岛中国。
常时烈风兴,海若不受职。
长堤此宵溃,濒劳负薪塞。
有地不可居,氵项 洞风尘黑。
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高启是长州人,即今江苏苏州人。江南地方的温柔婉约他是见得多了,可是来到了海宁,只在城楼上遥望了一下海宁潮的磅礴大气,就惊讶得要命,“动荡豁胸臆”。那种豪情冲天又风凶浪狠的景象让他“始知沧海大”,也凭生出感慨种种。
笔者读到这首诗时,也和高启一样胸怀激荡。笔者也算是行走江湖多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可是从没有哪里的浪涛能像海宁潮这样给人完全豪迈、激昂、大气的冲击。南方多的是小桥流水,所以也养成了南方人温文儒雅的气质,可是海宁潮却硬是在这些阴柔中增添进了一种北地才有的阳刚之气,并且还不冲突地完美地融合在了海宁这方土地上。所以也就让每一个来这里观潮的人不仅仅是欣赏到了自然神奇,还得到了心灵的洗涤,整个精神焕发。
这些感受,海宁人是日日夜夜都在体味。正因为他们都已和这潮融为了一体,所以他们更是有资格说潮赞潮叹潮。
清代著名的诗人查慎行就是海宁袁花查家出身的,他一生以写行旅山水见闻著称于世,对于家乡的这一奇观自然是感触良多。他曾写过不少诗词描述海宁潮,笔者最喜欢的却是他的一阙《浪淘沙·钱塘观潮》:
龛赭露月隹 尻,对束江皋。云垂海立涌金鳌。隔岸越山浑不见,水比山高。
万马走单槽,鳄徙龙逃。当初谁赋广陵涛?强弩三千输笔力,直是人豪!
这阙词其实写得十分地有趣,诗人不但生动传神地向读者介绍了海宁潮形成的独特地理环境,描写了涌潮来时的声、形,还用了夸张的口吻来说明潮高与潮猛。为何会“隔岸越山浑不见”?要知道海宁段的钱塘江江道宽仅3公里左右,对岸小景物都清晰可辨,那么大一座山又怎么可能看不到呢?诗人俏皮地嚷道:“水比山高”!让人恍然大悟之余也不禁莞尔失笑。
还有词下阙里提到的广陵涛更是一种烘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另一股著名的涌潮,就是查慎行词中所提的广陵涛。广陵涛盛于汉至六朝时期,也是曾经较为有名的一大自然景观,也吸引过许多人的目光,比如西汉大文学家枚乘写过一篇叫《七发》的歌赋,赋中就描绘了广陵涛的壮观。但是在唐大历年间,广陵涛就消失了,没能像海宁潮一般让后人也亲眼目睹它的风采。所以,查慎行这个海宁人便自豪地夸耀起家乡这亘古不变的奇景来,当初“广陵涛”“钱塘潮”齐名天下,可是到如今潮如旧,涛何在?那种得意呦,怎不让人打心眼里生出一股子骄傲来呢!
查慎行在字里行间透显出来的自豪感,让许多不是海宁人的读者也忍不住与之同喜,这样的好词,这样的好潮当然是十分地动人啊!
很多人看潮只是看景,但也有不少人看潮却是看人生。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是海宁人,而且还是正宗的钱塘江边人,他的家就在观潮胜地盐官。
王国维可以说是夜夜枕着涛声入梦,日日听着潮音醒来的。作为他这样一位伟大的学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深沉的思想者,他眼中的海宁潮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情感与思考。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趋东海。终古越山氵项  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曾经有很多人都相信王国维是一个封建遗老,认为他最后拖着一条辫子跳进昆明湖自杀的原因是为了殉清。笔者不相信,一个能与海宁潮有如此共鸣的人物,一个为钱塘潮神伍子胥愤愤不平、心共戚戚的性情中人,又怎么会如此迂腐?!王国维见证了海宁潮的率真,海宁潮也见证了王国维的纯粹。
潮啊潮,引得无数英雄竞相眺。
潮啊潮,造就多少文章心思妙。
笔者在海宁观潮,同时也见识了咏潮诗文对潮的推动力。散潮后的游客们居然大部分都要摇头晃脑几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深切地感悟海宁潮。后来,笔者又看到了一套名为《海宁三大文化》的丛书,潮文化系列中就有一本《咏潮诗文》,是海宁人从古今成千上万的歌咏潮水的诗词美文中,遴选出的一部分诗文的集合。笔者数了一下,这一本里就收录了310篇诗词与散文,分成三个篇章:古代观潮诗词、近现代观潮诗词、历代观潮散文。跨越了从晋代开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几个世纪的观潮目光,再现了孟浩然、李白、韩愈、刘禹锡、白居易、范仲淹、苏轼、陆游、贝琼、徐渭、冯梦龙、康熙、乾隆、李善兰、康有为、柳亚子、毛泽东、郭沫若等200多位不同身份、不同思想、不同眼光的看潮人的观潮心声,真可以说是潮涌诗文,诗文潮涌。
最后,笔者想用宋代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来总结一下这潮与文完美结合后产生的奇妙享受——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咳,看潮作诗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