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潮,自东汉以来,经过1700多年间无数文人骚客、社会名流的口诵、笔传、文学衍化以及历代阶级的建设积累,使之形成了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构成了“潮”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显现出其美好而又广阔的发展前途,就海宁潮的文化历史背景看,其优势主要表现于:㈠地方文献著述详尽。查阅史籍,对海宁潮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著名学者王充的《论衡》,继之者有唐代窦叔蒙的《海涛志》、北宋燕肃的《海潮论》、元代宣昭的《浙江潮候图说》、明代杨魁的《见潮论》、清代毛先舒的《答潮问》、陈诜的《海宁县海潮议》、俞思谦的《海潮辑说》、周春的《海潮说》以及《两浙海塘通志》、近代杭辛斋的《浙江潮源委考》等重要文献。以上著述均以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形象生动地记述了海宁潮的蔚蔚奇观,使之具备了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应有的基础。同时,随着现代科学的昌明,海宁潮之所以具有雄豪之象的地理成因的揭示,使之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昭示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巨大魅力。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并摸清了海宁潮独有的“潮候”规律,如清乾隆时《海宁县志》、《海宁州志》,清末民初的《海宁州志稿》等等旧志的记载,如再作追溯,尚有元代宣昭的《海宁潮候图说》。对“潮候”规律的摸索,最终形成了北宋至和三年(10560吕昌明重定的古代《潮候表》(详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南宋临安两志》《淳祐归案志》卷十)。此外,为便 于使游人更准确地把握潮候,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明代《便民图纂》、民国高伯时《海宁观潮》等专著,又进一步按潮候记载,简单明了地总结出琅琅上口的《潮候户》、《潮谚》和《占潮方言》等。
历代观潮诗文佳作丰厚,查自唐代以来,海宁潮以其巨大的审美价值引动着无以数计的文人墨客和社会名流的创作激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观潮佳作。仅据所见统计,在诗歌创作方面,从晋代到近代有90多名著名诗人共111首诗作,在词作方面,从宋代到近代有22名著名词人,共26首词作;在文赋方面从西汉时期到近代有27种之多。传统观潮节的繁盛景象更是连篇累牍,都生动地记述了古时观潮圣地“士女云集、珠翠罗绮、万人空巷、车马塞途”的历史陈迹,令今人仍为之大发幽思,为之神往。以上诸多诗文佳篇故事传说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使海宁潮获得了立体化的审美意义和坚实的文化根基,事实上,赞美海宁潮的诗文篇章和观潮节的盛况记载还远不止这些,文化界的同仁们近些年来一直还在不懈努力进行着挖掘和收集,并创作着大量的当代海宁潮文化佳作,不断丰富着“潮文化”的艺术宝库。
一潮三年各具其趣,江畔古迹遗韵犹存。海宁观潮主於三处佳境:盐官“一线潮”素有“来一线潮,空万人巷”之称,清末民初管光耀《海昌胜迹志》云:“海宁之潮,世共称之,盖海宁城东银涛滚滚整齐而来,历城西不数里即参差不齐矣”;八堡“碰头潮”,冰山雪峰,蔚为壮观,振聋发聩,清康熙年间陈诜的《海宁县海潮议》中说:“两潮相博,势若奔雷,桩木飘流,竟为从未见闻之事”;老盐仓“返头潮”盖因丁字大坝抵挡而生,浪峰丈余,反向涌起,更为奇伟。三处佳境回然各异,令游人为之心惊不已。在沿江一岸,各胜为大潮增色,古迹为世人瞩目。海宁古为吴越分疆,管城遗址犹存,亭坝依稀,绵亘数百里的钱江海塘如卧江金鳞,与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另有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的占鳌塔,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的海神庙宫和人称“江南独步”的汉白玉石坊,建于唐会昌二年(842)、四年和咸通六年(865)的三座安国寺唐代经幢、铸于清雍正八年(1730)的镇海铁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的闻道庵、建于民间之初的天风海涛亭、中山亭,另有望夫石、大观亭、观海阁等文物足迹以及位于盐官镇区的陈阁老宅、王国维故居等名人旧宅等,诸多的名胜古迹大大扩充了观潮游人的观光含量。
传统观潮历史悠久,社会名流芒履可辨。唐元和《郡县志》载: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历代相沿形成盛会。海宁旧志载:“十三日至十八日,男女往海上观潮”,每天农历八月十六日起即在此演戏庆贺,十八日海防道率所属朝服致祭;民国初援清例仍不乏海和祭潮之举。来海宁观潮者古往今来屡有封建帝王将相、现代名流伟人、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曾“四幸”海宁,并留有《至安澜园即景杂咏》、《命添建海宁县城石塘前坦水石诗》、《观潮诗》、《阅海塘诗》等作品;民国5年(1916)农历八月十八日,孙中山先生到此观潮,并有宋庆龄、蒋介石、朱执信、张仁杰、叶楚伧、任凤岗、吴文禧、孙棣三等委员陪同,并题“猛进如潮”、“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之则昌逆之则亡”之书作;1954、1957年毛泽东主席两次来到海宁七里庙观潮,并斌《观潮》诗一道。据志书记载,自民国5年(1916)至1990年,到海宁观潮者还有汪精卫、胡适、陶行知、徐知摩、陈衡哲、李济深、戴季陶子、邵力子、沈鸿烈、李宗仁、何应钦、朱家骅、饶漱石、谭震林、谭启龙、张莤、朱德、刘伯承、胡乔木、阿沛·阿旺晋美、黄华、陈锡联、赵朴初、陈慕华以及泰国警察厅教育代表团素金中将和世界卫生组织顾问马赞达等诸多名我,故使海宁潮声名雀起,更为世人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