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城风情>>盐官传奇
《话说盐官》连载028:市井风情——“宰相府第”风情街
  
市井风情
    推开厚重的城门, 穿越时光的隧道, 叩问历史的遗存。
    踏着清冷的石板, 和着江南丝竹的温润, 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与古老的宅院…… 走进盐官古城, 恍若走进了一部古老的线装书, 一部浓缩了江南水乡两千余年文明史的典藏之作。
 
“宰相府第”风情街
    “宰相府第”风情街,是盐官古城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街区。在这条长仅6 6 0米的老街上,浓缩的却是盐官古城千年的文脉。
 
古城格局
    据《海宁州志稿》记载:海宁古城筑成于唐永徽六年( 6 5 5 年), “周4 6 0 步,高2 丈,濠阔5 丈,深4 尺”。元至正十九年( 1 3 5 9 年)、明洪武二十年( 1 3 8 7年)均有修筑。因盐官原为海宁州府所在地,故永乐十五年(1 4 1 7 年)加强防御加高城墙,又“为门五,东曰春熙,西曰安戍,南曰镇海,北曰拱辰,东曰宣德(俗称小东门)。水门三,一在拱辰门西,一在宣德门北,一在安戍门南。水门各有吊桥,跨池以通水陆”。州城全长4 . 8 公里,呈正方形。在民间有“九里十三步”之称。
    盐官古城的建筑均采用长形条石,以糯米汁、石灰浆打匀砌石,所以城基非常牢固,条石砌高二丈后再用大型城砖砌筑而成。目前尚存拱辰门、水城门遗迹和部分古城墙。为海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宰相府第”风情街,是盐官古城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街区。在这条长仅6 6 0米的老街上,浓缩的却是盐官古城千年的文脉。
    老街以“ 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中心,由四个街区组成:城楼、吊桥 、点将台、武库等组成了城楼区;廊桥、茶楼、酒肆组成了茶楼区; 陈阁老宅、杨兵部宅和郑晓沧故居等组成了人文区;城隍庙及两侧传统商业建筑则组成了邑庙区。整个街区集名人故居、官居深宅、城隍古庙、传统商铺、特色民居于一体,集中体现了盐官古城的人文风范。可谓古风犹存风情别具。
    在盐官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一座古塔十所庙,五大城门四吊桥,七十二弄三大街,亭院寺阁九曲桥,古迹要数海神庙,左右石坊白玉雕,唐代经幢明代松,清出文渊陈阁老,更有天下闻名事,今古奇观海宁潮。”就7 0 个字,把古城盐官的文化遗存精辟概括。在仰慕古代文人雅士文采飞扬的同时,不由得也会对这民间文化的精彩心生敬佩。套用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越是民间的,就越是人民的,也越是影响最为深刻与长久的。
    古城盐官城池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却俨然如要冲州城布局,护城河、城门吊桥、城门、城楼一应俱全。吴越之争的壮观场面,在这里就可以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盐官城五大城门呈东西南北布局:东门春熙门、西门安戍门、南门镇海门、北门拱辰门,另有东北门宣德门。宣德门又称小东门,当年,乾隆皇帝就是由此门进入盐官城的。驻足门前,遥想当年,乾隆帝四次临驾,古城何等荣光。老街上布满了一代帝王曾经的足印。
    宣德门是进入 “风情街”的入口,这城门口的文化就够品一阵子的。
先是“小东门吊桥”,就是古装电视剧中常出现的那种,放下来,可人马通行,收起来就成了一壑相阻。吊桥下面静谧的护城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通。比起陆路的车马来,古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要数舟船了,所以水道的便捷是带动一方经济繁荣的至关因素,就跟当今谈到区位优势,放在第一位的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一样。盐官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与其独特的水运优势是分不开的。
    盐官古城墙的厚度足有9 米,据说,最初为土墙,经历代修筑成为青砖结构。护城河、吊桥、城墙构成了盐官古城的防御体系。想想,在没有枪炮的古代,仅凭着这几道坚实的屏障,待在城里心也是踏实的,至少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宣德门”,也被称为“状元门”,因为“宣德”二字为宋代状元公张九成所题,为“宣扬德化”之意。如今盐官城内南门直街近南寺巷口处即张九成故里,民间俗称“状元坊”。
    城门上的“镇海楼”之名是乾隆皇帝所赐。据说乾隆帝到盐官巡视海塘,由于舟马劳顿,到宣德门后,听取了大臣们关于海塘治理的汇报,听闻“鱼鳞石塘”胜利完工,欣然提笔挥就了此名。登上镇海楼鸟瞰,古城街景尽收眼底。
 
陆逊点将台
    入小东门,可见“点将台”和“练兵场”。据说,此地曾是三国名将、东吴大都督陆逊操练兵士之处。
    陆逊( 1 8 3 ~ 2 4 5 年), 字伯言, 吴郡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年1 0 岁丧父,1 5 岁时就肩负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 0 4 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都尉府就设在盐官。据说他在此期间,组织开垦粮田,种植蚕桑,对当地经济发展功绩卓著。为缅怀这位大将军,盐官百姓建了这个“陆逊点将台”。
    说起陆逊,可能会有人不知,可是说到《三国演义》之“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大概没多少人不晓得。
    “白衣渡江”是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就是由吕蒙与陆逊一手策划实施的。
    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 1 9 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叫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魏的压力。
    话说关羽重兵驻守荆州,此前东吴虽虎视眈眈,但面对威猛大将军关公,还是束手无策。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虽进展顺利,但陷入两难,一方面不敢对东吴小觑,一面前线又需要调动兵马。见有机可乘,吕蒙向孙权献上一计:说是先自己假装抱病不能带兵,让没有多少名气的陆逊代为统领军队,以此迷惑关羽,让其放松戒备。吕蒙说陆逊“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 孙权觉得可行,便采纳此计。
    陆逊一到陆口,就托信与关羽,先是大赞其美德,并言自己年少无知希望得到关大将军的指教。关羽果然小视陆逊,对东吴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无复所嫌”,便逐渐把东线的军队北调赶赴樊城前线。
得到消息的吕蒙来到浔阳,将精锐士卒埋伏于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百姓的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而自己装扮成商人(着商贾服),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被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
    等关羽得到消息,大势已去。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弹尽粮绝,被俘被杀。
    因巧夺荆州有功,陆逊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 2 1 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获胜。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 2 9 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城)。公元2 4 4 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拨去历史烟云,时光如能倒流,“点将台”上,依稀可见陆逊调兵遣将,威震四方的大将风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耳边回响起《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大气磅礴,荡气回肠。
  2012/8/3 15:39:00 作者:杨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