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城风情>>盐官传奇
《话说盐官》连载023:风雅之地——数风流人物
  
风雅之地
    真乃『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江南水乡的灵动与『钱江潮』的大气磅礴, 孕育了潮乡人特有的人文气质。
    历史的长河中, 众星闪烁, 源自于这方热土的是最闪亮的星群落。
    皇家文化、官居文化与名人文化的叠加是古城特立于江南的文化符号, 有人将盐官比作『大家闺秀』, 称这里为江南难得的『风雅之地』。
数风流人物
    如果要为“名人辈出”这四个字找个名副其实的落点,那么海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名人辈出
    自唐代到清末,海宁有姓名可考的进士以上士子有1 3 8 0 人。光进士就出了3 6 6 个。几个宗氏家族更是江南显赫: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陈家,有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王氏家族,有徐志摩的徐氏家族,还有金庸的查氏家族,能点得出名头的还有朱氏、顾氏、居氏、周氏、蒋氏、管氏、许氏、祝氏、张氏、杨氏等都是名人辈出的大氏族。
    唐代忠臣许远,诗人顾况;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明代戏曲家陈与郊,史学家谈迁和查继佐,诗人查慎行,棋圣范西屏、施襄夏,书法家陈奕禧、查升,藏书家吴骞、蒋光煦、蒋光,医学家王士雄,数学家李善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诗人徐志摩、穆旦,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佛学家太虚法师、印顺法师,学者、书法家张宗祥,训诂学家朱起凤,铁道学家徐骝良,文史学家宋云彬,红学家吴世昌,戏剧家沙可夫,教育家郑晓沧,植物学家钱崇澍,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电影艺术家史东山,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漫画家米谷,科学家沈鸿,英语教育家和翻译家许国璋,美术理论家吴甲丰,香港实业家查济民,作家金庸、陈学昭,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篆刻书画家钱君陶……
    几乎没有人能一下子说清海宁到底有多少名人,有人用这样一段话注解海宁名人文化—“都是历史人物中的佼佼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奋力拼搏,或以其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或学艺生涯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
    从宣德门进入古城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盐官名人碑廊”,罗列着历史上举足轻重的3 8 位盐官名人。
    也许浅刻的人物与注解引不起你太多的兴趣。但只要留心深入查阅探究,便会犹如进入悠远的历史星空,与大师和智者们开始一段源自于远古的心灵对话,或是聆听他们隔世的内心独白……
张九成,这位号“横浦居士”的南宋状元郎、理学家,政治上刚正不阿,力主抗金,反对秦桧;学术上致力经学,创立“横浦学派”,影响力之大,连朱熹都将他的书比作“洪水猛兽”,仰慕不已。
陈沂,南宋建炎初年,高宗妃吴氏病危无人能治。陈沂入宫诊治,妙手回春,得赐御前罗扇,拿着它便可以随时出入宫廷。由此更创立了著名的医学世家—“陈木扇世家”,悬壶济天下。
张宁,明代天顺年间出使朝鲜,深受朝鲜人敬重,为其刻印《皇华录》。他善诗文绘画,亦善于为名作加题跋,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就称他曾“两使朝鲜,水馆星邮,留题殆遍”。
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这位才女之手。
谈迁,明末史学家。明亡以后,出于“国灭而史不灭”的强烈爱国思想,广搜资料,辨正是非,完成《国榷》初稿,其间又曾六易其稿。两年后书稿遭窃,他以垂暮之年发奋重写,顺治十年( 1 6 5 3 年)又携稿北上,搜求实录,直至6 2 岁方才最后成书。《国榷》共计5 0 0 多万字,以史料真实详备著称,它与同邑查继佐的《罪惟录》、山阴张岱的《石匮藏书》并誉为明代私人撰写的三大史书,足补明史之未备。
查继佐,号伊璜,别号东山钓史,学者门人皆尊称其为东山先生。自小便“文誉四起”,一生潜心研究史学,每日必研墨濡笔,伏案著书,从不间断。直至其病逝前一年,仍将生平所著细校一遍,计1 2 0 册。其书画亦为当世珍品。查继佐一生著作等身,除《罪惟录》外,另有《国寿录》、《钓业》、《东山国语》、《知是编》等,对明末及南明情况记载甚详,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杨雍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兵部左侍郎,人称“杨兵部”,他耿直敢谏,曾一日上九疏,声震朝野。也是他上书奏请严禁结社订盟,扼杀了明清盛极一时的党社运动,巩固了清朝统治。
王士雄,一代“瘟病医圣”,不仅妙手回春救人无数,更在这里写成了《霍乱论》、《温热经纬》等医学名著,大大丰富了中华医学的理论宝库,还无私供人借鉴其经验以拯救宝贵生命。
朱起凤,训诂学家,也是在这里,以一人之力,埋首3 0 年,编撰成了与《辞海》、《辞源》齐名的《辞通》,开创了辞书新纪元。
郑晓沧,著名教育家,原名郑忠海,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清华文科,曾留学美国,获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 9 1 8 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6 0 载勤勉不懈,终于栽得桃李满天下,成就了一代治学严谨、著作丰硕的教育宗师。盐官城内现遗存故居,为郑氏祖传老屋,建于明代,有近4 0 0 年历史。
陈学昭,著名女作家,1 5 岁离家出外求学,后赴法国留学,获里昂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回国后赴延安投身革命,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著有著名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现遗存故居,位于盐官拱辰门外陈家埭,建于清嘉庆年间。厅堂内有清代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家吴式芬所题“诒榖堂”匾额。
    还有“北溥南徐”中的昆曲家徐凌云,以及工艺美术大师杭穉英的月份牌画,刘质平的音乐,赵万里的校勘,钱镜塘、徐邦达的古书画鉴定……
一场争议
    “您等等!等等!”还没等盐官的同志将名人数点完,这边就有人叫停了,“我们这说的是盐官名人,你怎么把海宁全扯进来了,当然多了!”但老先生不乐意了:“盐官就是海宁的过去,海宁是盐官的今生,盐官就是海宁,海宁名人就是盐官名人。”说的也是啊,盐官不就是海宁的前世吗?又有一位不干了:“照你这么说,那也得把杭州的余杭算进来了,古时候余杭就属盐官管。”……
    总算弄明白了,名人也是资源,数量多寡较量的可是文化软实力。
    一番争议,大家意见折中:取在盐官古城如今寻得见踪迹的加以细说,其他的就随历史的烟云带过就是了,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那就从“宰相府第”开始吧,先去探秘陈阁老宅,再去神游“安澜园”。
【陈阁老宅】
    古城的这条主街现在叫作“宰相府第”风情街,足以见得陈家的这幢老宅在盐官古城的地位,导游说:“这还不算啥,加上安澜园和陈家其他人置办的家业,陈家有海宁‘陈半城’之说。”说话间,已经到了老宅的大门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扇黑色竹扉门,每扇均高3 . 6 米,宽1 . 0 4 米,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 哎, 这堂堂的宰相府的大门怎么是朝北的?” 有人向导游发问。“ 这是一种向着宫阙的体制,为了表达主人心向朝廷,所以大门以及主体部分都是朝北的。”导游为我们答疑。看来陈家人对皇上可真是“忠心可鉴”啊!
    第二道门叫仪门。“小心,高抬贵脚!”陈家的门槛咋这么高?足有一米上下。“这么高的门槛让当时的太太、小姐们怎么跨得过去?”“太太、小姐们走的是边门,这是正门,当时只有两种人可以从这里跨过去,一种是比陈阁老官职再高的;二是陈家操办婚丧喜事,有请帖的客人。佣人会把门槛全部拿下,轿子抬进来。”导游释疑。看来“门槛高,高攀不起”之俗语是有出处的。跨过高门槛,进入轿厅。这里摆着“陈阁老宅”的复原模型,和着文字介绍,陈阁老宅昔日的气势可以想见。
    陈阁老宅建于明代后期,距今近4 0 0 年。宅子最初的主人是明代著名戏曲家陈与郊,也是陈家最早出道的高官。后来就传到了陈家的第二位阁老陈元龙的手上,“陈阁老宅”也是因他而得名的。随着陈家家业的兴旺,宅子的规模不断扩大,至陈元龙时,占地四十多亩,在盐官是绝对的第一大户了。
    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曾著文,对陈宅的建筑有这样的记述:
    陈氏在海宁城内的建筑,除安澜园与瓦石堰下老宅(陈元龙爱日堂)外,尚有其侄陈邦彦的“春晖堂”新宅等十处,今仅“爱日堂”尚存门厅一处,及东路“双清草堂”与其后小厅三处。“双清草堂”为花厅,面阔三间,用四个大翻轩构成,在江浙是第一次见到。
    由轿厅向左,第一间偏房,是陈家祠堂,摆放着陈家列祖列宗的牌位,虽然无语,却也令人肃然起敬。
    海宁陈家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从明代到清代,大小官吏出了3 0 0 多位,可见陈家从明代起已声震朝野。至清代,陈氏家族可谓遍布整个盐官城,“盐官谁最名,陈氏世传清,一门三宰相,六部五尚书”这是乾隆的诗,可见陈家当年是何等的显赫。
    沿“东陪弄”,进到筠香馆。这里藏着一件稀世“国宝”,就是前文我们提到的“九龙匾”。此匾是雍正皇帝登基之年,赐给陈元龙的堂哥陈诜夫人查氏的,是褒奖查夫人教子有方,她把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当朝的栋梁之材:大儿子陈世俊为江西建昌府知府,相当于南昌市市长;二儿子陈世倌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翰林院是专门给皇帝起草文件、讲经说文或编修国史的一个机构,侍讲是给皇帝讲学的一个官职;第三个儿子陈世侃是翰林院检讨,就是书籍校对方面的官职。
    近前观之,这块“九龙匾”长3 米,宽1 米,是用楠木雕刻而成,匾额正中四个大字“ 躬劳著训”, 为雍正皇帝亲题,大意是赞扬查夫人亲身操劳、训导有方。九条金龙盘踞匾上, 雕工细腻, 形态各异, 栩栩如生。据说, 龙在封建时代代表着权利和地位。龙爪的数量由二到五不等, 龙爪数量多,象征着身份地位高,不同龙爪数量的龙,名称也不同,五爪称为“金龙”,代表皇帝,四爪称为“蛟”,代表皇族中地位高者,三爪、二爪称为“蟒”,代表皇族中地位较低者。九在单个数字中是最大的,在封建时代凡是帝王或与帝王相关的事物才能用到“九”。一般皇帝所赐御匾均雕二爪或三爪龙,鲜有四爪,而陈家的这块“九龙匾”,不仅是五爪金龙,而且还是九条,的确显示出陈家地位的与众不同。
    虽历3 0 0 余年沧桑蒙尘, 但“ 九龙匾” 依然皇气逼人。据说,陈家共有皇帝所赐匾额八块,“九龙匾”为仅存的一块。它能够得以保全, 实乃盐官古城的一大幸事。
    走过石桥, 步入第四进“ 双清草堂”, 这里原是陈元龙休息之处, 只因堂名为乾隆皇帝亲题, 倒显得充溢着皇气与暗藏玄机。民间以为“ 双清” 是取“双亲”之谐音,乾隆分明是在表明自己的身世。
    带着疑问, 走出厅堂, 见院中一古木参天。这也是一件宝物, 名为“ 罗汉松”, 树龄6 0 0 余年,比这宅子的岁数还多出一倍。想当年,陈家在建这宅子时,是有意将这古木圈了进来的。它可是这宅子传下来的唯一的活物了。“罗汉松”洞悉陈宅风云际会,只可叹哑木不能语。
    中路的两大主体建筑是“百席厅”和“戏楼”。走中路,由轿厅进入陈家的正厅百席厅,听这名字就可以想见这厅堂面积之大了,可以摆得下百余桌酒席。百席厅又称“爱日堂”,堂名为康熙所赐。走到这,不由得人犯琢磨:康雍乾三位皇帝都在这老宅里留下笔墨真迹,莫非这陈家确实与皇室有着“藕断丝连”?
    关于堂名,有此说法:康熙四十年( 1 7 0 1 年),康熙帝南巡,陈元龙伴其身侧。一日,陈元龙收到紧急家书,说是老父亲病重。忠孝难两全,但陈元龙还是选择了“孝”为先,他向皇上告假,说明原委,康熙为他的孝心所打动,恩准他回乡,得知陈家正厅正在改建,于是赐匾“爱日堂”。至于史上有无此事,没有考证。
    进入第三进,便是戏楼了。这种戏台在乌镇等地也见过,大多是搭在水上或是露天,在厅内搭台的人家还是很少见的。戏楼底下有左、中、右三个屋子,据说,以前中间的这间是专供男士们赏戏的,左右两间和楼上的都是为女人们准备的。男女有别,在陈宅里表现得是泾渭分明。
陈家家史
    观其家史, 海宁陈家是明清两代江南望族。自明正德至清同治年间, 历经1 3 世而不衰。在这3 5 0 余年里,陈家有进士及第1 人,榜眼2 人,举人1 0 3 人,贡生7 4 人,征召1 1 人。官至宰相者3 人,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1 3 人,卿、寺、道、府以下名登仕版者3 0 0 余人。“五子登科”、“父子同榜”、“兄弟问榜”的情景在陈家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于是,很早就有“东南世家旧族,以科名、文章、德业闻于时者,海宁之陈最盛”的说法。雍乾年间,陈宅中悬挂有“一门三宰相,四世五尚书”门联,可以印证其官宦人家风范。
    疏理陈家脉络,追根溯源,原来陈家的祖上还是个“上门女婿”。据陈家后代陈其元所撰写的《庸闲斋笔记》记载:陈家出自渤海高氏,高氏随宋高宗南渡定居于杭州附近。至元末明初有高家子弟高谅,游学到了海宁的赵家桥,在桥上小憩时不小心掉入了河中。陈明谊在桥侧有一个豆腐馆,白天睡觉梦见在桥下有一条青龙,他非常惊讶,连忙起身,但见一男子在水中扑腾,他急忙施救。经询问知高是世家子弟,便把他留在了家中。陈明谊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因此让高谅入赘了陈家。夫妇俩育有一子,名唤作陈荣。虽然姓了母姓,但仍不忘父亲的姓,因此陈家自称为渤海陈氏。渤海是高谅老家所在的郡名,这样用以区别原宗颍川陈氏。所以陈家的祠堂里,挂着“渤海家声,颍川世泽”的门联。
    据载,陈荣是位足智多谋的人,通过他的悉心经营,陈家产业日渐扩大,财富日渐丰盈起来,到了明代嘉靖年间,陈家在盐官已经是富甲一方了。陈荣的曾孙陈经,喜好书法,善作诗画,也经营盐业,奠定了陈家家业。到了明万历二年(1 5 7 4 年),陈经的孙子陈与郊,考中进士。三年后,陈与郊的胞弟陈与相,也高中进士。兄弟俩相继进士入仕,一时间,陈家的声望大增。更令陈家门庭荣光的是, 陈与相的两个儿子陈祖苞、陈元晖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同中进士,“兄弟同榜”让陈家名声远扬。(此后,从康熙到乾隆,陈家的同第进士共有6 组1 4 人。)陈祖苞官至荆辽巡抚,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陈之遴,在明崇祯年间就开始入仕,降清以后,一直做到顺治朝弘文院大学士,成为陈家家族史上第一位“阁老”级人物。
    陈与相的另一个儿子陈元成,生有三子。其中大儿子育的六子中,就有两个出了名,一个是陈论,官至刑部右侍郎,另一个陈诜官至礼部尚书。陈与相的三儿子也育有四子,长子就是陈元龙,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陈家第二位“阁老”,也是陈家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陈诜的五个儿子更牛,全部中举入仕,这是陈家家史上“五子登科”的大喜之事。陈诜的四儿子陈世倌,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陈家的第三位“阁老”。
    以上所列的仅是陈家官坐得比较大的人物,其余尚有太多,不尽赘述。
    “海宁陈家”不仅是官宦大家,也是世代的书香门第,文人辈出。
    陈与郊,明代著名戏曲家,他不仅自己编剧,还能够谱曲,且曲音典雅,为历来评论家所称道。因怀才不遇而鄙视官场,其作品中常带有针砭时弊的色彩,所以常不署名,或署笔名,因而其作品大多流失。现尚存杂剧曲目:《昭君出塞》、《文姬入塞》、《袁氏义犬》三部,诗文集《隅园集》,经他之手编辑的《古名家杂曲》、《古今乐考》等十余部古代戏曲史专著,对研究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陈之遴,陈家第一位“阁老”,也是明末清初声名卓著的文人。他精研命理之学,著有《命理要言》、《命理要旨》,又有《施吉堂》、《浮云集》、《浮云续集》等。其夫人徐灿亦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著有《拙政园诗集》传世,可与李清照、朱淑真相提并论,清初著名学者陈维崧曾评她的词是“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唯一入选的女词人便是她。
    陈确,为清初著名思想家,与同时代的黄宗羲齐名,两人关于理学的辩论至今仍被人所津津乐道。陈确,字乾初。他最大胆的言论是怀疑《大学》为圣人之书。这怀疑无异于抄没了宋儒的家当,因此他被当时人所非议。他逝世后,黄宗羲为其写就“陈乾初先生墓志铭”,洋洋洒洒数千言,对陈确的学术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陈确还爱好文艺,擅长书法、篆刻。在陈元龙为其所作的传记中,说他“天才绝出,书法、篆刻及博弈、擘阮、洞箫、杂艺无不工”。
    海宁民间有“查诗、陈字、祝文章”之说。“ 查诗” 是指海宁查氏家族以诗闻名, 其代表人物是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 臣本烟波一钓徒”, 其诗风之洒脱, 颇得乾隆帝赏识。海宁祝氏以锦绣文章声名卓著, 代表人物为明代文学家祝渊。“ 陈字” 当指陈氏家族了, 不但典藏字画颇丰, 还出了多位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家。
    陈与郊的祖父善于书法, 其子更是沉迷于其中,花了十几年的时间,集刻汉魏宋元诸多书法名家真迹,完成《玉烟堂法帖》、《玉烟堂董帖》及董其昌小楷《妙法莲华经》法帖等。他的继子陈之伸又继其后,镌刻完成《渤海藏真帖》。由此开启陈家历代习书之风气。尤以清初陈奕禧名气最大,得“翰墨妙当代”之赞誉,雍正皇帝非常欣赏他的书法,将其手迹勒石成《梦墨楼帖》十卷存入内府。乾隆时陈奕禧书法被人争相购买,以至故乡几无遗墨。他的字为日本天皇所喜爱,曾被重金购买东渡日本。
    陈元龙的书法在当时也很有名,其侄子陈邦彦嗜书成痴,是陈家书法家中最有名的一位。他将书法当养生之道,“五十年来,以此代药饵矣”。 有评价说:“其善书法,尤工小楷,字画宽展秀拔,行草出入二王,得董其昌之神髓,几能乱真。”当时京城名门,均以得到陈邦彦书法为快,他的书法被当做传家之宝得以民间收藏。康熙帝在位期间,陈邦彦曾奉敕编历代题画诗1 2 0 卷,《康熙字典》中之御制序亦为其所书。
    “海宁陈家”兴于明清,清以后,虽没有先前的官运亨通,却也是名人辈出。“海宁陈家”成了书香世家一个特定的代名词。
  2012/7/29 12:56:42 作者:杨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