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潮乡——一潮三看 听夜潮
钱塘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处激越奔腾的天下奇观。“秋满湖天八月中,潮头万丈驾西风。云驱蛟蜃雷霆斗,水激鲲鹏渤澥空。”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象倾倒了古今中外无数的观潮者。
“起始潮”、“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钱江潮”呈现出各种潮姿,至少有2 0 多种。“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唐·徐凝诗句)
古之观潮地在杭州江干、三廊庙一带。宋以后,江流南北移动,观潮地逐渐移至海宁盐官。明代以后,特别是清代雍正、乾隆以来,海宁州(县)城,成了观潮第一胜地。
《辞海》注云:盐官,镇名。在浙江省海宁市西南,滨杭州湾。钱塘江口海潮至此汹涌澎湃,为著名观潮地之一。钱塘潮,也叫“海宁潮”。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以每年夏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所见者为最著。
昔日杭州的“钱塘潮”景观早已成为历史。如今“钱江潮”的最佳观赏点在海宁的盐官,且最为奇特的“一线潮”景象出现在这一江段。这得归于钱塘江入海口河道的变迁。
晋唐至北宋中期,钱塘江河口的海潮和江流从龛山和赭山之间进出,此道称为“南大门”。其时整个河口和杭州湾呈一顺直的喇叭状,涌潮自海门直冲杭州,观潮最佳地点为杭州市郊及沿江凤凰山等处。那时的盐官城南门以外到江边,有宽达三四十里的一大片沙滩。自北宋政和二年( 1 1 1 2 年)前后开始,江道发生“三门变迁”,盐官城南的沙滩逐步坍失。明嘉靖九年( 1 5 3 0年)海决,江道逼至盐官城下,首次由“北大门”进出。之后,江道在“南大门”、“北大门”和“中小门”之间来回摆动,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 7 5 9年)江流稳定走北大门,因河口变曲、流路增加,杭州涌潮开始衰退,海宁潮景最终后来者居上。
由此,唐宋时,观潮胜地在杭州。自明以后,可观潮胜地已移至盐官。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要在盐官镇东1 0 余公里的八堡才能看到最为精彩的“钱江潮”。
“一潮三看赏四景。”在盐官东约8 公里的丁桥大缺口,观看“双龙相扑碰头潮”;在盐官可以看到“江横白练一线潮”;在盐官西约1 1 公里的老盐仓,可观看“惊涛裂岸回头潮”;在夜间可观看“月中齐鸣半夜潮”,同时, 可以享受一下“听潮”之美妙。
“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