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潮乡
盐官诸多史话皆因潮而起, 潮是古城的命脉与灵魂。
千百年来, 盐官人在与『钱江潮』的朝夕相处中, 凝结生成了独具特色的潮乡文化与人文精神。
钱江潮涌
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钱江潮”变幻多姿,被誉为天下奇观,“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咏潮之千古绝唱,将人们对“钱江潮”的期待与感知推向了顶峰。
钱塘江“多变的脸”
有人说将钱塘江称为江,似有些牵强。的确,单从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而言,钱塘江与大川大河的形象概念相去甚远。但在中国历史和经济中的地位,钱塘江却毫不逊色于具有中华“母亲河”之称的黄河与长江,因为它滋养了江南“天下粮仓”的富庶,孕育了“人间天堂”—杭州,更奉献给人类天下独绝的“钱江潮”视觉盛宴。
钱塘江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也是中国东南部的名川。厘清钱塘江名称的由来,颇费了一番周折:这条大河旧称浙江,亦称浙水、渐江、制河、曲江、罗刹江,这些都指的是自源头始的称谓。钱塘江原指的是大河的下游,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故名钱塘江,又因为大河河道在杭州附近曲折呈“之”字形,故又名“之江”。现钱塘江的名称泛指的是整条大河。如果这一点厘不清,在查阅古代典籍时,就会陷入“一头雾水”。
钱塘江的长度与流域面积也流传着好几个版本,是因为历史上对“钱江源”的划定一直存在着争议。
大河的上游为两大支流:北面是新安江,南面是兰江。到底以哪条支流为干流与源头呢?历史上一直摇摆不定。
以新安江作为正源和干流的说法, 历史最为悠久,可上溯至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汉书·地理志》中也提到“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中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这一说法。于是,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2 0 世纪3 0 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了这条大河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开化县齐溪乡莲花尖。所以,1 9 4 0 年后又多以兰江、衢江的上游常山港作为钱塘江的正源。
2 0 世纪7 0 年代末,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察,认为钱塘江源头,应该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龙田河)。
此后,浙江省组织一批专家进行了数十次的实地考察,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的考察资料,最终认定:源自莲花尖的莲花溪、源自龙田乡境内的龙溪都在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会聚成河。
由此这一旷日持久的历史“悬疑”终于有了定论:新安江为钱塘江的正源与干流,兰江是钱塘江最为重要的支流。
根据新定河源、河口及水系归属:钱塘江北源为新安江,南源为兰江,南北两源在建德汇合,下行至浦阳江口东江嘴河段称富春江,东江嘴以下称钱塘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市闸口入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自源头到最终流入大海,全长6 6 8 公里,流域面积5 . 5 5 万平方公里。
钱塘江庞大的水系, 涉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5 省( 市),流域面积的8 5 % 在浙江省境内。钱塘江以其磅礴大势, 润泽了几乎一半的浙江大地,全省3 2%的人口分布于钱塘江流域,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7%,所以钱塘江被尊为浙江省的“母亲河”。
让我们以“朝圣者”的心态,开始对钱江源从“一滴水”到生成大海神奇之旅的膜拜。
这一处的山峦虽比不得喜马拉雅的雄奇与伟岸,却也是重峦叠嶂,峡谷幽深。泉水叮咚,由山尖流下,向山脚的峡谷中聚集,它们成为一条条欢快的小溪,一路上相互接纳,渐渐融汇成了一条河。
这里,是怀玉山脉的主峰—六股尖,一座海拔1 3 5 0 米的山峰。钱塘江的主源就在这里敲响了第一个音符,开始了它奔向大海的千里跋涉。
钱塘江干流被分为几段:安徽屯溪以上,属于源头部分,从屯溪到浙江的梅城,便是新安江。这里山峦逼岸,江窄湾多,水流湍急,云雾缭绕。山呈千姿百态,谷多飞瀑流泉。风光绮丽的新安江水库,岛屿星罗棋布的千岛湖便坐落于这一江段上。
从梅城始便进入中游—富春江,江面渐次开阔,最宽处有8 0 0 余米。伫立船头,远眺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江水蜿蜒,碧澄清澈,云影岚光,上下一色。真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有一首著名的民乐—《春江花月夜》,描写的就是富春江,富春江就像这支婉转轻柔的乐曲,恬静而安详。
至萧山的闻堰镇,富春江一路奔波了1 1 0 公里,进入下游。河口区的过渡段,水色开始变得有些昏黄,但流经的是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城,更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相伴,“美不美,天堂水”, 此时江水的颜色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至萧山市闻堰南侧的小砾山,钱塘江右纳浦阳江后,来了两个大转弯,先是折向西北,至九溪又折向东北,如果添上西湖为一点,俯瞰形若反写的“之”字,所以钱塘江古称中就有了“之江”。
杭州市闸口以下,江道仍循东北方向下泻。在南岸绍兴新三江闸附近,曹娥江从右岸汇入,钱塘江继续向东北静静地流淌着,依旧波澜不惊。
至海盐县澉浦镇长山闸与余姚、慈溪两市交界处西三闸连线处,江水流入杭州湾。
此时,大海伸展开它博大的双臂,想要将钱塘江拥入怀中。但它巨大的身躯被卡在了江口。顿时,波涛汹涌,浊浪滔天。霎时间,原本平静的江面上“万叠云继起,千寻练不收”, 海水翻卷着江水,似千军万马,呈雷霆之势,滚滚而至。场面之壮观,令人惊撼。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钱江潮”。
从娴静美丽的女子到豪情万丈的勇夫,钱塘江以瞬间的华丽转身,完成了它从“一滴水”到生成大海的历程,它一路奔波了6 0 0 多公里,而这一距离,仅仅是长江从源头奔向大海路程的十分之一。
6 0 0 多公里,钱塘江呈奉于世的是“一张多变的脸”,是如此变幻多姿的表情:从新安江的欢快,到富春江的静谧,到流经杭州城的华美,再到注入大海的桀骜不驯。
新安江与富春江呵护了一路的碧波,却被“钱江潮”搅成了一片昏黄……大概很少有河流,会在6 0 0 多公里内完成如此大手笔的创意。钱塘江以它的激情彰显了大自然的神奇。
钱塘江与京杭大运河共同构成了浙江省具有命脉意义的两大流动性水体。京杭大运河贯通中国南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钱塘江实现了江海连通。如此便捷的水运交通网络,成就了浙江省自古至今的经济与社会的兴盛。如果说京杭大运河体现的是开放与包容的精神,那么钱塘江的激越磅礴,传达出的人文信息便是创新与开拓。所以饱受两条大河文化浸染的浙江人,无论是在过去的历史中,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都始终走在了中国发展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