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城风情>>盐官传奇
《话说盐官》连载004:古城烟云——负江濒海 潮涌钱江
  
古城烟云——负江濒海 潮涌钱江
 
   盐官位于钱塘江北岸入海口,典型的“负江控海”。
   钱塘江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也是中国东南部的名川。自源头到最终注入东海, 全长6 6 8 公里, 流域面积5 . 5 5 万平方公里。钱塘江庞大的水系,涉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5 省(市),流域面积的8 5 % 在浙江省境内。钱塘江以其磅礴大势,润泽了几乎一半的浙江大地,钱塘江与京杭大运河共同构成了浙江省具有命脉意义的两大流动性水体。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 0 0 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 0 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 . 5 公里,如此近5 0 倍的距离差。加之江口遭遇巨大的“拦门沙坝”, 受太阳与月亮的引力及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大海潮汐致使海水倒灌,形成波澜壮阔的“钱江潮”,最大潮差达8 . 9 3 米。全世界也只有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大潮能与之相匹敌。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绝唱。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奇观,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盘点诸多诗文,还是周密的这篇《观潮》言简意赅,却将潮势之波澜壮阔、水师之叱咤风云、弄潮儿之勇猛无畏,观潮之盛况空前表述得淋漓尽致: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起始潮”、“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钱江潮”呈现出各种潮姿,至少有2 0 种。
   “海宁天天可观潮,盐官月月有大潮。”
钱江潮,亘古造化的自然奇观,却是一把“双刃剑”。
   多少年来,钱江有着截然不同的状态和表情。或静流如歌,或汹涌狂暴,有时它也会释放原始的狂野:带着初生的血性和莽撞,劈开堤坝,任意肆虐,倾刻间良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的悲惨景象,历朝历代均有发生。
    盐官位于钱塘江北岸平原地带,一般海拔为5 . 3 米,地势高而逐渐向东北倾斜。据说盐官“占鳌塔”的塔底与江苏金山寺塔尖成一水平线,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塌了海宁坝,淹了吴江塔。”盐官海塘历来为杭嘉湖苏松太常七郡之屏障。海塘一旦被毁,危及的可是“天下粮仓”,说重点,事关江山社稷的稳固。所以钱塘江海塘的安危令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寝食难安。于是,历朝历代不惜举“数郡之力”修筑海塘。
    盐官海塘始筑于汉唐, 据《新唐书· 地理志》:“ 盐官捍海塘堤长二百二十四里,开元元年(7 1 3 年)重筑。”当时的海塘为土筑塘,禁不住潮水的冲撞,时常被冲垮。到了元代,使用的是石囤木柜接叠的形式。到了明朝,改良为用木柜竹络,虽然比唐代时要好得多,但因为沿袭的还是“柴塘”形态,故依然不够持久稳固,决堤还是时有发生。一直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筑起了“鱼鳞石塘”,才终于束缚住了“钱江潮”那桀骜不驯的狂躁身躯。因工艺之复杂、工程之浩大,这项宏伟的水利工程与古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三大奇迹,被誉为“捍海长城”。
    正是有了“鱼鳞石塘”坚实的护卫,最终实现了沿岸百姓千余年的美好愿望—海宁。时至今日,这条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鱼鳞石塘”依然发挥着它“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默默地福泽着鱼米之乡—江南。
    对于“鱼鳞石塘”的修筑,乾隆皇帝功在千秋。他六下江南,四次驻跸盐官,亲自督办海塘事宜。也许是出于对这位皇帝的感激,也许是为了让乾隆的功德流传于世,清野史就有了其身世之猜度,更有民间传说,将这一故事无限演绎,谜团一个接着一个等待解开。关于“乾隆身世之谜”,成了古城盐官最大的历史悬疑。
    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任由后人评说……
    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将这一悬疑昭示于天下,引得无数人来古城探寻“乾隆故里”。
    钱江潮在带来滔天骇浪和泥沙的同时,也带来了咸涩的海水,咸涩的海水带来了宝贵的盐资源,成就了这里的支柱产业—盐业的兴盛。
    盐官自古乃“耕桑之地足以衣食,鱼盐之利足以资给”。煮海为盐有史可据,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隋开皇九年(公元5 8 9 年),废钱塘,设杭州府,在原古盐官盐场成立杭州场(总场),辖钱塘、汤村、岩门、蜀山、上管、下管、新路、西路、袁花、黄湾十场,除钱塘场外,其余九场均属盐官县。时杭州盐场是浙江三大盐场之首, 年产量占全国3 / 4, 而古盐官盐场所产盐占杭州盐场总产量的9 0%。到唐初,盐官盐产量占全国海煮盐的7 5%,居全国之首。至宋时,当地上规模的盐场达8 座。明代永乐十年(1 4 1 2年),盐官地区年产盐达4 1 0 万公斤。至清代,由于钱塘江江道的不断变迁,盐业受到冲击,并
逐步走向衰落。
 
  2012/7/9 10:45:26 作者:杨秀兰